胡善围_第24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47节 (第2/3页)

……父亲,就留下幼军守护宫廷吧,儿子不用带那么多护卫。”

    ??此乃朱瞻基肺腑之言,如今的局势,只要太子顺利登基,无论皇室和国家都会平稳过度,免于动荡。

    ??但是太子被亲爹压制太久了,永乐帝去世,皇室有两个储君等着继承皇位!

    ??赵王已经被太子暗地里设计“收拾”过了,虽然赵王还没有就藩,但是赵王是藩王,皇太孙是储君,对于太子而言,谁的威胁更大?

    ??当然是皇太孙了。

    ??所以,太子忌惮皇太孙,在继承皇位的关键时刻,赶紧把皇太孙和幼军打发出京城。

    ??太子心中如此想,嘴上却说道:“孝字当先,迎接大行皇帝的龙舆要紧,孤已经下令,命宁阳侯和阳武侯先率三千骑兵回北京防护,还派了驸马沐昕去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,还有西宁侯宋琥(也是一个驸马)协助魏国公守备南京,孤已经安排妥当,你莫要担心,专心迎接大行皇帝。”

    ??其实英国公张辅也在亲征大军里,论威望和武力,这几个侯爵和驸马如何比得过永乐朝最出众的将星英国公?

    ??但是太子就是不敢召英国公入京城,明显是害怕英国公和汉王有旧,虽然英国公张辅已经把小女儿献给太子当侧妃来表示忠心了,但太子还是不敢相信英国公,宁可退而求其次召回宁阳侯和阳武侯。

    ??这种的道道,皇太孙心如明镜,见太子执意如此,想起太子妃的叮嘱,莫要和父亲唱反调,便不再提,领命而去。

    ??现在的父亲,已经不是过去的父亲了。

    ??对于父亲而言,我,汉王,赵王,都是威胁。

    ??临行前,皇太孙抱着三岁的女儿亲了亲,叮嘱阿雷,“你每日去太子妃那里晨昏定省,不多说一句话,多行一步路,有人若要试探你,不用理会,只管为大行皇帝举哀便是,等我回来。”

    ??皇太孙和幼军都要走了,阿雷如何不明白太子的意思?只叹皇室之内无新事,后辈人重复着前辈的做的事情,哪怕当年对此多么痛恨,等到自己成为上位者,便会不由自主的重复、甚至,变本加厉。

    ??阿雷预感到艰难的日子要来了,当皇太孙变成新的太子,当年东宫吃的苦头、遇到的困难,估摸要全部走一遍了。

    ??两人过了六年神仙眷侣般的日子,说好了共甘共苦,甜了六年,到了苦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??阿雷如临大敌,“我知道的,你不用担心,我会稳住皇太孙宫。你在外头要自己保重。”

    ??朱瞻基遂带着幼军连夜出城,往漠北方向而去。

    ??皇太孙一走,太子就开始预备登基了。

    ??八月十一,京城文武百官集体上书,劝太子朱高炽登基,其辞曰:

    ??“自昔帝王之垂统,皆传嫡长以兴邦(肯定太子无可挑剔的出身)……恭维大行皇帝文武圣神,高明广大……诚以皇太子殿下嫡长仁明……受抚军、监国之大权,摄尊祖配天之大祀(肯定太子监国时的优秀表现)……大行皇帝遗命殿下早登大宝(肯定太子合法继承皇位)……”

    ??这份劝进书其实不是给太子看的,而是发在邸报里,给天下人看的,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子继承皇位是出身独一无二、治国有道、且合法继承三大理由。

    ??按照规矩,第一次劝进肯定要以正在丧父的哀伤之中而拒绝的。

    ??太子当然想登基了,不过形式还是要走的。

    ??次日,文武百官开始第二次上书劝进,太子依然以哀伤的理由拒绝。

    ??八月十三,在京城的赵王朱高燧单独上了劝进表,连同文武百官的第三张劝进书一起送入东宫。

    ??赵王单独上书,实属无奈。

    ??赵王被太子大哥收拾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,他疯了才会用给父亲投毒、弑父的方法谋反,捏造继位诏书的拙劣方法去谋反!

    ??他没有做。

    ??可是,赵王的岳父大人是黔国公沐晟,镇守西南多年。赵王这些年来,一直镇守在北京,无论军政都有根基,势力强大。赵王当然有争一争的心思,但是弑父杀兄这种事情他不敢做,他有底线的。

    ??不过太子忌惮赵王啊,他被汉王弄得杯弓蛇影,根本不相信三弟。

    ??于是,太子趁着永乐帝第五次亲征,他负责监国,大权在握的时候对赵王下手了,栽赃弑父谋反的罪名,将赵王在京城的军政势力连根拔起,连宫廷的耳目都一并除了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